餵母乳謬誤 新手媽媽擠壓泵奶多瘀傷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5/14 07:02

分享:

分享:

母乳成趨勢,基督教聯合醫院增設產前諮詢服務後,院內選擇餵母乳媽媽的比例由7成升至近9成。

母乳餵哺近年成為不少產婦的選擇,冀為子女提供最好,但過程卻考起不少新手媽媽。聯合醫院去年10月在婦產科門診增設產前諮詢服務,歡迎產婦與丈夫一起參與。該院提供有關服務後,選擇餵母乳媽媽的比例,由7成升至近9成;而早於6、7年前已設有的哺乳門診,求診人次亦按年增兩成。

母乳餵哺有助幼童言語發展、增強抵抗力,然而不少媽媽對餵哺方法有不少謬誤,有人因誤以為手指壓乳房可泵奶,導致乳房瘀痕滿布,亦有媽媽因餵哺方式出錯令乳頭流血。

聯合醫院婦產科資深護師(母乳推廣)錢月碧指,新手媽媽常遇到奶量不夠、餵奶位置或姿勢錯誤等問題,亦用了很多不正確方法泵奶,她曾見過一個乳房布滿手指印瘀痕的媽媽,原來她誤以為大力用手指按就可泵奶;亦有媽媽因哺乳姿勢錯誤,使餵奶後乳頭又痛又出血:「以為把乳頭塞入嬰兒口就食到奶,其實是錯的!」她解釋,要把乳房一部分肌肉送到嬰孩口中吸吮才會有力、乳汁才可流出來。

她認為,家中的「長老」間接或直接影響新手媽媽餵奶決定:「老人家總希望要孫食得多、瞓得好,用奶粉餵的確常瞓覺,但現在瞓得多、長大上堂時瞓得仲多,由細到大都不動!」亦有老人家常說晚上讓他們開奶粉餵,以減輕媽媽的辛苦;錢姑娘建議,若要長輩協助,就應泵奶出來讓他們幫忙,不應兩溝。

她稱坊間最大誤解是以為人奶、奶粉可兩溝,但實際是吸吮少了,會令媽媽分泌少,愈補奶粉愈無奶。奶粉像是容易解決問題,但持續下去會令餵人奶的成功機會降低。

餵母乳成功關鍵6步驟

她又指,有媽媽不想孩子辛苦常泵奶出來以奶樽餵,但她強調,餵哺動作也很重要,因嬰兒吸吮母乳時、其上下顎關節的動作、一日8次,有助言語發展,上呼吸道亦因而暢通、心肺強壯少感冒,動作也會增加顱內血液的循環,激活腦部發展;有研究顯示吃人奶比吃奶粉的嬰兒,長大後IQ更高、抵抗力更好。

她形容,在醫院看到無數母親無私的心,只想將最好的給子女,籲媽媽在哺乳過程遇到問題不要「收埋」,醫院會盡力給予專業支援。

【延伸閱讀】港媽成功哺乳 「最佳母親節禮物」